為了提升工作效率,去圖書館借了「省時5倍的架構化工作術」來閱讀,希望在工作上建立「架構化」的系統,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。所謂的架夠化就是訂定一定的規則,並根據則採取行動。以下是重點的摘錄:
1 腦子要記住的是物品的存放規則而不是存在地點
2 整裡的過程有 分類->保存->取出->歸位->分類,整個過程都與丟棄相關。如果文件被判斷為不需要,就立刻丟棄;若是必要資訊,就加以分類與保存。
3 文件需要與否可以用三項標準判斷
3.1 文件是否處理完畢
3.2 文件是否重複
3.3 文件是否不再使用
4 對難以判斷是否不再使用的文件,可以採取保留的作法,保留的資料如果在一年內沒有被使用,就依照新舊順序丟棄
5 整理的過程中,歸位是基本也是重要的關心步驟
6 文件分成
6.1 變動文件:目前正在進行的文件(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之相關文件;看過內容,但歸為暫時保留的文件)
6.2 歸檔文件:保存的文件(已經結束工作的相關文件、合約書之類的重要文件,或是請款單等必須保存的文件)
7 除了變動文件和歸檔文件,其他的文件都要全部捨棄
8 由於變動文件使用率高,所以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;歸檔文件加上索引標籤
9 剛拿到手的文件放在兩層公文架的上層,可以馬上處理的就先處理。已經看過但不急著馬上處理的文件或是處理到一半被中斷的文件,為保留文件,放在公文架下層。保留區的文件,只要一處理完,就馬上移到歸檔區。
10 歸檔文件分為三等級處理
10.1 近期會使用的資料,通常指現在不需使用但下個月(或數個月)將用到的資料
10.2 列入保存資料,指合約書等重要文件或是收據等傳票類資料,照內容或工作別歸檔保存
10.3 為了預防萬一而保存的資料,指現在用不著,但將來或許有機會用到。等大掃除時,從最舊開始丟棄
11 利用透明夾保存文件時,可以在透明夾上貼封面,並存放在雜誌盒中。資料夾放置順序以時間為主。文件取出使用後,歸檔一定放在最左邊,這樣一來,越是經常使用的文件就會越被放在所有資料的左邊。當雜誌盒滿時,就將最右邊使用率最低的檔案移到歸檔文件或是處理掉。
12 架構化整理技巧的原則
12.1 統一化、一元化、自動化
12.2 訂定原則、徹底執行
13 檔案名撐的命名方式要遵循一定的原則(統一);存檔盡量集中在一個地方(一元)、利用軟體來提醒管理定期備份的時間(自動)
14 檔案名稱一定要加上日期,還有將來當作關鍵字搜尋的詞
15 為進行中的工作建立資料夾,並將其置於桌面。工作結束後機此工作的文件放在已分類的個資料夾中。
16 定期回顧的資訊要列在工作清單裡加以整理
17 電子郵件只讀一次並馬上回信,如果無法立刻回信,就要將這封email留在收件夾中,並且歸在”尚未回信”的資料夾中,稍後再針對尚未回信的郵件一併回覆。
18 如果收到email後無法立刻針對內容回覆,也應先寄”稍後回覆的”信件,通知對方已收到。
19 收到Email之後的處理程序
19.1 只需要閱讀的郵件,閱讀之後歸為已讀取郵件
19.2 需要回信的郵件立即回信
19.3 對於無法立客回應的郵件,針對以下項目判斷分類
19.3.1 尚未回應
19.3.2 等待回信
19.3.3 暫時先保留
20 把該做的事和在意的事都紀錄在工作清單上
21 按照工作清單,從優先順序高的事情開始處理。由於沒有任何需要掛念的事情,所以可以集中注意力於眼前的工作
22 檢視工作清單時,除了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,還要以”是不是我該做的事”來檢視。有些工作不需要自己親自處理
23 以時薪作為委託他人的標準。將勞動型工作付錢委託他人完成,自己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做更重要的思考型工作。這也可以提省自己”付錢買到的時間,一定要有效運用”
24 開會時,將內容化為確認單,所有出席者都要在會議前看過確認清單,並整李好自己要發表的事項以及目前的議題討論,如果有希望讓他人事前知道的事項,也要先聯絡好
25 創立新事業的檢視標準
25.1 自己是否樂在其中
25.2 市場的成長性如何
25.3 是否為累積型事業(隨著時間越久,銷量與知識技術也會呈現不斷累積的狀態)
25.4 對社會是否有幫助
26 想法滿足以上標準時,可以用以下重點來篩選
26.1 投資報酬率是否超過50%
26.2 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否可行
26.3 最大的風險是什麼
26.4 什麼方法可以規避風險
26.5 競爭對手是誰
26.6 競爭對手的利潤預估是否良好
26.7 事業是否可以系統化
26.8 市場策略為何
26.9 自己有何優勢
26.10 從固定與變動費用來看,盈虧平損點的銷量是多少
27 把相近的工作排在同一天進行
28 把時間畫分為小單位來處理工作
蘋果貓說三道四:
雖然書名有「架構化」,不過我在記錄時卻沒有乖乖把它們像書上一樣分門別類,真的是很懶惰呢!這主要是幫助自己記憶啦,有興趣的人去可以找這本書來看,會更有系統地了解整理之術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