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引用自nightlight - 「靈劍」心得無雷版,鄭丰為什麼被稱作女金庸
金庸,對像我這個年紀的武俠迷而言,幾乎是一切的開始,也是一切的結束。迷戀武俠由金庸而始,而武俠小說的閱讀經驗,也由金庸而終。
金庸是我們最美的初戀,我們不自覺地不斷想要拾回初戀的甜蜜,但我們除了已成回憶的十四部小說,再難找回當初的美麗。
金庸之後不是沒有大家。古龍、溫瑞安、孫曉都已經在金庸這面大旗下別樹一格,另闢蹊徑──只是似乎,讀者沒有買帳,而是百無聊賴地翻了幾遍,再回去溫習第N遍的光明頂決戰六大派,再感嘆地說:「武俠已死」。
似乎,我們必須可悲地承認,我們仍舊沒有從金庸畢業。偏執地要在其他作家筆下,強索初戀的浪漫。未果,於是我們等待。但金庸封筆幾十年,我們已經等了太久。
幸好,我們等到了鄭丰,一個最像金庸的作家。
學金庸的作家很多,受到金庸影響的更不計其數,但都沒有一個能夠像鄭丰這麼的金庸。
並不是鄭丰模仿或抄襲金庸,而是鄭丰的思維個性筆法,與金庸最為接近。或許受到金庸深刻的影響,但那是非戰之罪,可貴的是,鄭丰或偶然,或有意,將金庸許多重要的特點承襲了過來。
我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:
一、文字平實節制,帶有古味而不賣弄。
不像古龍與溫瑞安嘗試在語法結構與用字遣詞上做太大的突破,讓讀者的負擔降到最低,能成功地傳達情節與人物塑造。在行文間也盡量減少自我意見的抒發,以人物與情節為主,不至於喧賓奪主淪為作者絮絮叨叨的語錄或文字遊戲的實驗品。
二、努力結合歷史變遷與幻想江湖,並保持歷史人物與時代氛圍的原貌。
這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作品的認真。金庸是極愛歷史的。尊重歷史、熱愛歷史是中國舊文人共通的特色,而鄭丰蔚有古風,看得出來也是好讀歷史的作家,對於寫作武俠小說而言,這是非常重要的長處。
三、寫作態度認真負責。
這其實是最難能可貴的。一般連載作家拖稿斷尾,或是風格丕變、人物情節首尾不能連貫的弊病大相逕庭。這些缺點縱使是大師如溫瑞安或孫曉也難以免除,唯有腳踏實地的創作才能孕育出茁壯的喬木,也才是體貼讀者的作法。
四、文以載道,有嚴肅深刻的核心思想寓於故事當中。
小說除了作為娛樂的消遣外,鄭丰在故事當中,更探討對世道人心有積極意義的題材。「靈劍」這本書當中,極為重要的一個題材就是靈能與邪教。在火教傳播的過程當中,有許多人是真心誠意,一心求善像張去疾。而這些宗教的教主許多也真的具有神通或是靈能、超人智慧。信仰幾可之為人生最核心的課題,但正信與迷信如何區分呢?書中做了大量的討論,也可看出,鄭丰自己對於信仰有過許多思考。而她的見解,我認為對於我們的社會,是有積極正面的幫助的。
五、豐富的雜學內涵。
書中大量的場景與情節,引述到許多醫卜星相、歷史典故與武功描寫,這些背後都必須具備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才能運用自如。而鄭丰並不像許多作家一般天馬行空地想像,而是盡量做好功課才下筆入書,這些橋段寫來,才能成熟寫實。這也是其他作家難以模仿金庸的一點,沒有捷徑,只有時間與努力的累積。
六、深厚的佛學背景。
金庸是個佛教徒。鄭丰是不是佛教徒我不敢肯定,但鄭丰對於佛教是下過一番心力,並化託在故事情節當中。一般武俠小說常見的情節驅力是秘笈、地位、至寶、力量或仇殺情愛,這些要素「靈劍」當中都具備,但鄭丰始終將人心的價值高舉於一切力量之上,這點與佛教的思想符合。
即使有再大的力量,但終究決定人的禍福苦樂的,還是心中的念頭。為善與為惡、愛與恨、怒與恕,這一念之間,才是決定救贖與墮落、天堂與地獄的終極力量。
七、寫「人」的小說。
雖然有許多思想、情節想要表達,可是人的感情,才是小說刻劃的重心。不管情節再有趣、思想再深刻,一個好的小說家,之所以成為小說家而非學者或思想家的理由,最重要的,還是塑造出好的角色。金庸說:「小說寫的是人的故事,小說的主角是人」,這是一切好作家的條件,而鄭丰符合。
她筆下的每個人物都可看出作者的用心,讓每個人物的故事都能完整並且個性鮮明,具有熱力以及靈魂。凌霄與燕龍可以成就諸多功業不在於他們的命運或巧合,關鍵都在他們的個性所導致的決策。最後書的結尾,也許鄭丰或有私心不希望太過悲傷,一如金庸終究讓小龍女活了下來,但若非楊過一往情深、凌霄無怨無悔,終究難以曲諧。
此外,許多過場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,而非僅是功能性的龍套或用完即丟的廉價免洗人物。像是小河、凌滿江與鄭寒卿、浪子成達、張煒或是秋露,在短短的篇幅當中,仍舊可以窺見飽滿不扁平、首尾呼應的人物設定。
金庸也是經歷了書劍恩仇錄與碧血劍的洗禮磨練,才建立了萬里河山的龐大帝國。而鄭丰的持續筆耕與百尺竿頭,更讓讀者知道,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寫作者。
留言列表